
【曉荷·舊時光】斜坡村的五月天(散文)
一
斜坡村,太陽火辣辣地烤在大地上,蔥蔥郁郁的樹木成片成片地長在山頭上,像衛兵一樣守衛著炎熱的五月天。高大濃密的樹木排列在山間小道兩旁,給土生土長路過的村民帶來了些許夏日的清涼。
斜坡村最美的風景,莫過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農民的水稻梯田。水稻梯田長在山里,一梯接著一梯,從山腰一直排到山腳,那狹長狹長的身體像極了一根根飄著的白色帶子。水稻梯田間隔勻稱,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大深山里,是農村人民的衣食父母。每到五月份的時候,水稻田里就蓄滿了田水,一丘丘的像一面面鏡子呈階梯狀躺在太陽光底下,吸吮著陽光,反射出奪目的光芒。
斜坡村是一個自然村落。全村三百多戶人家,分布在幾個緩斜的山坡上居住。村里是二層閣樓式榫卯結構的木房子,冬暖夏涼,五月天里都不用吹空調就很涼快。這里的村民都很勤快,一輩子耕種在自己的土地上,和水和泥打了一輩子交道。
斜坡村屬于黑土地,肥沃的水稻田給種植水稻提供了豐富的營養,讓水稻長勢良好,一年收成就有了把握。水稻田的由來是在清朝時期,從溆浦米貢山遷移過來了三兄弟,三兄弟的老大蒲拔強因為喜歡打獵,就在斜坡村落了戶,開始開墾荒地,然后一代接著一代的努力,才有了如今規模龐大的梯田風景。農村人都喜歡用家肥養田,隨著水田越養越肥,就有了現在的肥力。
二
由于地勢原因,機械化進不了山村,所以這里的耕種模式都是牛拉人耕。數百年來都是如此,靠的是農民一滴汗水一分力氣的耕耘,才讓水稻長成了秋天的樣子。
水稻田在播種的時候,需要將田里的泥土翻松打碎平整。稻谷的種子都很金貴,需要泥土平整得足夠細膩,才能在上邊生根發芽,長出健康的稻苗。稻苗需要十五天到三十天左右的生長周期。
稻苗長好后,就要準備拔秧移植栽種。每到這個時候,就是熱火朝天的日子。你能看到一群群村民,扎根在一丘丘秧苗田里,半蹲著身體,戴個斗笠,埋著頭一直向前挪動。有些腿腳不夠靈便的,或者有腰椎疾病等毛病的,就會帶著一根小四腳凳子,一邊拔秧,一邊挪動凳子。挪動凳子的時候,就很費力,有時半天拔不起來。小的時候,我就經常用凳子拔秧,不像那些成年漢子一樣,連續蹲著一個小時都不用歇息。我不知道是他們不累,還是習慣了累也要堅持著。
但我知道母親用凳子的原因。母親從小身體就比較羸弱,嫁給父親的時候,肩不能挑手不能提。母親為了養育我們,拼命地干著農活,肩膀經常被磨破了皮,火辣辣地疼。母親拔秧的時候,有時忘記了挪凳子,整個屁股都坐到了水里??吹侥赣H如此賣命地干著活,我眼中忍不住閃起了淚花。
拔秧都要帶著一根尾巴,那根尾巴是一捆去年就曬干好的稻草。拔好的秧苗要抽一根稻草將它綁住扎緊,不然沒法運輸。剛開始捆扎秧苗的時候,我就經常捆不好,老是會松散掉。母親就告訴我,捆秧苗時要拿住稻草的兩端按順時針方向扭緊,然后拇指和食指夾住尾部將它塞到稻草繩里邊。塞的時候要往里按一點,不然秧苗容易松結散落開來。經過母親的教導,后來我也學會了怎樣捆扎秧苗。
拔秧也講究技巧,不然很容易弄折秧苗。我剛開始拔秧苗的時候,就沒少弄斷過許多好秧苗。母親說,拔秧苗的時候,用力要自然,握住秧苗的部位很關鍵。如果握得往上了,秧苗就容易斷,太往下,你又拿不了那么多。秧苗一捆分四把,兩只手同時進行,一前一后左右交替。拔好四把后,就開始捆綁。所以每把都要足夠數量,不然捆出的秧苗會松散也影響美觀。
一個拔秧能手,不僅要看他的速度,還要看他捆綁的技術,以及捆綁之后的美觀程度。那時候,我們在田里拔秧,都喜歡比賽,看誰拔得又快又好。而且拔出的秧苗還要經得起驗證。有許多人拔的秧苗雖然快,可是綁得不夠結實,或者很難看。拔的秧苗好不好,第一個環節就是看個頭,第二就是看美觀程度是否整齊,第三是最關鍵的,秧苗要經得起長距離的拋擲。
三
有句古話說得好,眾人拾柴火焰高。拔秧的時候,需要村里人與村里人之間的互相幫助。比如這幾天拔你家的,過幾天就去拔他家里,輪流著來。那么別人家幫你家拔秧苗的時候,就得管他們一日三餐。而且吃的伙食不能太差,不然會顯得你家太吝嗇。
我家請村里人幫忙拔秧的時候,父親就會提前去集市里稱幾十斤豬肉,買兩只鴨子回來。父親稱豬肉都很實在,為了不給人說閑話,去集市稱豬肉的時候,都是挑選瘦肉多的部位。有些家庭比較困難的,稱豬肉的時候,就會挑選肥一點的部位買。瘦肉部位和肥肉部位價格都不一樣,肥肉部位會便宜很多。
人都是一樣,讓你光吃肥肉,你也吃不了多少。瘦肉就不同了,只要足夠瘦,一人吃個半斤八兩的不成問題。所以我家每年拔秧的時候,村里人都很喜歡來我家幫忙。父親也是一位很愛結交朋友的人,在村里關系都處理得很好。只要父親說一聲,自家要拔秧了,許多村民都很樂意幫忙。
吃肉就離不開酒,酒是農民的糧食精,越喝越有勁。我們那的酒都是自家種的糧食釀制的,口感純正,不添加任何添加劑。酒分三種,苕酒、米酒、泡酒。我們家用的是米酒招待客人,而且米酒的濃度都比別人家的好,但也容易喝醉。
父親也是愛酒之人,有人就喜歡喝,經常會喝高。拔苗累了一天,加上我家人口,合計十來個人坐在火爐炕上,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著,好不愜意。有時喝到盡興處,就開始玩起劃拳來,直到喝得一個兩個都醉醺醺的才罷休。
四
拔好秧后,就等移植栽種。種植前,要先用牛拉著一塊長厚木板先把泥田再平整一次,讓田土更平整一點,便于插秧。還有一個作用是讓田水渾濁一點,起到有效防止漂秧。
水田平整后,就開始拋擲秧苗,將一捆一捆的秧苗按一定間距向田里拋去。拋擲秧苗的間距掌握得好,在插秧的時候,就方便一點。如果密度太密,你在插秧的時候,就得不停地把秧苗往后甩,影響插秧的速度。如果拋得太稀了,插秧的時候,你插著插著突然發現后邊沒秧苗了。所以,拋秧也是一種技巧,就看拋擲秧苗的人掌握的力度和手法怎么樣。
秧苗拋擲好后,就開始下田栽種。栽種可是一門非常嚴格的技術活,這直接影響到稻谷的收成情況。秧苗插的間距要剛剛好,不能太寬,也不能太近。太寬了就影響種植的株數,太近了不利于秧苗的生長。尤其是在秧苗長到懷孕除草的時候,不方便除草工具長耙的進出,容易傷到水稻的根苗。
插秧的時候,也是一種技術,講究快直平。也就是插秧的排兵布陣要整齊,無論是橫豎看都是一條直線。我插秧的時候,老被父親恥笑,說我插的秧像蛇跑一樣,歪歪扭扭的。有時候不僅插不直,還容易漂秧。漂秧的時候,就害得父親去補插。父親可不敢讓我去補插,我那雙腳一踩上去,能踩壞許多插好的秧苗,越補越添亂。父親說,插秧的時候,一定要看前邊和左右,是否成一條直線,間距要掌控好;還有插秧的時候,拿秧苗要用三根手指配合,手指要伸直。我聽著父親的話,按著他教的方法一試,果然確實好多了。
學會了插秧后,我經常喜歡跟父親比速度,看誰插得快又直。毫無疑問,每次都是我以失敗告終。我不灰心,努力鍛煉著自己的插秧技術。經過不斷地努力,我也能勉強跟上父親的節奏??吹轿覍W的有模有樣,父親也開心地笑了,夸我進步得好快。
插秧最關鍵的是第一個下田的人,秧苗插得好不好,全看他起的頭好不好。我們那里第一個下田的人,通常是最厲害的那個插秧能手。但也有些人不服輸,想嘗試一下自己起頭的本事。于是就有了有些秧苗插直了,有些秧苗卻插得歪歪扭扭,出盡了洋相。
五
秧苗插好后,站在田埂上,看著一排排整整齊齊的秧苗扎在水稻田里,別提有多高興。它們像衛士一樣,站在水田里蔥蔥郁郁,可愛極了。走到對門山上的時候,遠遠望過去,一丘一丘的水稻田里由鏡子變成了綠油油的禾苗,和整座山融合在了一起,再也不分彼此。
結束了農活,那肯定得犒勞一下幫忙插秧的人。在插秧結束的最后一天,父親會把買來的兩只鴨子都宰了,晚上做一頓豐盛的大餐。也是在這一天里,農民都喝得爛醉如泥,把五月天里的勞累全部釋放在了酒杯里。
沒有經歷過農活的人,是永遠無法知道農村干農活的辛苦。父親腰桿不好,經常腰痛。每次父親累得直不起腰來,就坐在田埂邊上讓我給他錘一會背。錘完一小會后,父親就又扎進了水田里,繼續勞作。我天生就比較易感,每每看到父母親很辛苦的時候,就好想用自己小小的身板去分擔減輕他們的壓力,所以我也拼命地干著。父親見我如此拼命,總是溺愛地輕責我要注意身體。我總是不聽父親的勸告,超重負荷地壓榨自己,導致我小時候身體長不高,到了初中才一米二幾。
農村人就是這樣,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,就很喜歡這塊土地,喜歡在這塊土地上種植自己喜歡的東西。一年兩次勞作,一個是秋收的季節,另一個是五月天里的艷陽天。
五月天的艷陽天,是一個夢的開始,是一個收獲的起點。人們在這個月里付出的辛勞,就是為了迎接那秋收的喜悅。
五月,別了!我在秋天等你,我在秋收的季節里去懷念你。是你讓秋天掛滿了果實,是你讓農民看到了希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