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家園】鄉村童年·初入學堂(散文)
鄉村童年·初入學堂
小時候,鄉村沒有幼兒園,可以直接上一年級。
我那時候就讀于陸集小學。由于上學早,年齡較小,對剛上學的印象顯得十分模糊。雖然一年級的大多數事情都不記得了,但對一年級多少還是留下了幾個深刻的鏡頭。
七八十年代的小學,條件非常差。教室比較簡陋,多是土胚墻,屋頂鋪著茅草、麥秸稈,最上方的屋脊壓著一行瓦片。教室的窗戶沒有現在的寬敞明亮,也沒有玻璃。為了擋雨,坐在窗戶下的孩子有的從家里帶來透明的塑料紙,釘在窗戶上。每到刮風下雨,塑料紙都會被風刮得嘩嘩響。特別是冬天,大窟窿小眼睛的塑料紙根本擋不住風,教室里特別冷。學校干脆就用麥秸稈糊上泥巴,把北面迎風的窗戶堵住。教室里稍微暖和了一些,但光線更暗了。
教室里沒有桌子、板凳,更沒有電棒、日光燈等照明設備。上課趴的地方是用泥巴壘的臺子。臺子仿照桌子,下面留個大空擋,可以伸蜷腿腳,坐著聽課倒也舒服。學生從家里自己帶個小板凳,各種各樣的小板凳,大小高低,參測不齊。臺子很長,可以供三個學生使用。臺子的表面倒是不堪入目,有的坑坑洼洼、有的裂著大縫、還有的刻著不同的圖案,展示著上一任主人的豐功偉績。臺子不平整,趴在上面甚至沒法寫字,于是自己弄些泥巴糊,時不時的涂涂抹抹。要是放到現在,這樣的臺子壘在哪里,都會有人覺得難看,嫌它礙事。但那畢竟是我們的課桌,作為學生的我們,心中總想把它裝扮一下,讓其更加好看。記得同桌是個會玩弄的鄰家男孩,經常拿點水泥,把臺子上面抹得比較光潔平整。
那時候確實不會學習,也不會聽課。有一次,我聽老師說下午“不來了”,我也很配合。記憶中當天下午,媽媽在院子里縫被子,我搬了一高一矮兩個小板凳,坐在院子里認認真真地寫了一下午作業。第二天才知道,那個下午考試了,從此落個“怕考試”的帽子。天地良心,我真的清清楚楚的記著,老師說下午“不來了”?,F在想想,老師當時可能是說,“下午考試,不要不來了”。具體前面老師說的是啥,我毫無印象,只記得“不來了”。
上一年級時,最怕數學應用題,每次交作業,應用題都是紅紅的、醒目的、大大的“X”號。從來不去想因為啥做錯了,當然,最主要的不是去找做錯了的原因,而是根本沒有找原因這個想法。理所當然的認為,錯了就錯了唄,錯了才應該是最正常的吧。對于數學老師,我不知道名字,我只記得是鄰莊——王小莊的一位女老師,至于她單獨找我糾錯沒有,倒沒有任何印象。但她上課講得比較仔細,這點我印象深刻。凡是應用題,列式子,是加法還是減法,她講得都很清楚。她講一題,我就在課本對應題目的數字下,需要加,就記個加號,需要減,就記個減號。至于題目要求,我也不理解。最終,作業本上的應用題通篇都是“X”號。
偶然的一次機會,我數學應用題迎來了轉機,卻是因為數學老師的女兒。她與我是同班同學,好像比我大些,也好像是擔任班長或者是學習委員,具體是什么職務,記不太清了,但成績很優秀。有一次,放學了,我數學作業還沒寫完,在教室里準備寫完作業,交給老師再回家。數學老師女兒天天幫她媽收作業,她嫌我寫得慢,耽誤她回家,就讓我站在旁邊看著。三下五去二,就替我把作業寫好了。第二天作業發下來,我的作業全對,真是破天荒的頭一次,沒有了那讓我討厭的大“X”號。于是我就找數學老師的女兒,問她,為啥她寫得就對,我寫得咋不對。經過她指導,我終于明白了。原來我的應用題,計算過程,結果都正確,但是在最后作答時出了毛病。例如:小明有故事會5本,童話書3本,問小明一共有幾本書?我列式子也對,算的答案結果也對,但最后寫答卻是這樣的:“答:小明一共有幾本書?”當時根本不知道把“幾本書?”換成“8本書?!鄙踔羻柼柖疾恢栏某删涮?。所以,做應用題,作業本上每次都是大“X”號?,F在想想,真是好笑,還真得感謝數學老師的女兒,可惜時間久了,連她的名字都不記得了。后來,一年級我留級了,頭一年相當于上幼兒班了??梢?,上學年齡太小也不好,雖然小一兩歲,但那時的認知比別的孩子差了許多。
學語文也是囫圇吞棗,不解其意,只是死記硬背?,F在除了還記得第一首古詩和第一篇課文之外,其他的全忘了。第一首古詩是“《畫》:遠看山有色,近聽水無聲。春去花還在,人來鳥不驚?!蹦苡涀∵@首詩,還是因為在二年級、三年級時,經常反復復習、背誦的原因。第一篇課文是“春天來了,風輕輕地吹著,陽光普照著大地?!蔽覍@篇課文記憶最深,那是因這篇課文,我第一次當“老師”。學這篇課文時,我們班有幾個同學不會背誦,老師看我背得好,下課時,就讓那幾個同學站到教室后面,排成一排,讓我教他們背這篇課文。對于幼小的我,那是無上的光榮,教得很起勁。
真沒想到,長大后。我報考了安徽師范大學,真的成為了一名老師。轉眼間,我已經從教了二十五年。在這里要感謝當時的語文老師——應蓮英老師??赡苣菚r候,我心中就已經種下了一顆當老師的種子,后來這顆種子落地生根了。一直以來,我也在我的學生心中傳播著各種希望的種子,更希望他們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芽,茁壯成長。
童年的學堂充滿了故事,童年的學堂成就了夢想!直到現在,每當陽光明媚的好日子,我還會時不時地朗誦著“春天來了,風輕輕地吹著,陽光普照著大地”。